美國當?shù)貢r間2月11日,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在華盛頓宣布探測到引力波。
記者獲悉,在參與建造、維護儀器、分析數(shù)據(jù)的1000多位科學家中,有一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胡一鳴,2007年畢業(yè)于崇明中學,是清華大學博士后,目前正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進行研究工作,也是LIGO科學合作組織成員之一。
2月16日,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正在德國工作的胡一鳴及其在崇明中學就讀時的班主任和相關(guān)帶教老師。在老師們眼中,胡一鳴對天文有著狂熱的興趣愛好,幾乎可以說是“自學成才”,連老師也經(jīng)常被他相當于大學水準的專業(yè)天文問題“問倒”。而在他高考填志愿時,他只填了一個志愿,就是南大天文系,并表示如果考不上寧愿復讀再考該系。“這是我至今教的學生中最懂得堅持、最有毅力決心的學生。”他的班主任說。
有些天文問題難倒老師
LIGO科學組織成員胡一鳴個人資料家庭背景 清華大學博士后胡一鳴只填了南大天文系
2006年在北京參觀北京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胡一鳴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崇明人,從小學就在崇明就讀。
向莉是胡一鳴高一時的地理教師,她至今仍記得,剛給他們班上高中地理第一部分關(guān)于宇宙、天體的內(nèi)容,胡一鳴一口專業(yè)的天文術(shù)語就把她震住了。
“中學里的天文都是淺嘗輒止,是一些比較粗淺的知識,但一聽之下,我就知道他對天文有很強的興趣,而且擁有很強的理論功底。他平時經(jīng)常會看《天文愛好者》。”向莉說。
張詩履是胡一鳴參加天文競賽時的指導教師,如今已經(jīng)退休。他告訴記者:“聽到胡一鳴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獲得重大進展后,我激動得一晚上都沒睡著覺。”
張詩履還記得,2006年初,胡一鳴找到他,說要去北京參加天文奧林匹克競賽,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他問的天文問題非常專業(yè),有些問題我能給他解決了,但很多問題也經(jīng)常將我‘問倒’,甚至已經(jīng)達到大學水準。我只能跟他說,應(yīng)該去哪里找這方面的專業(yè)資料查詢。”
2006年5月1日,在學校的全額經(jīng)費支持下,張詩履帶著胡一鳴在北京參加了北京天文奧林匹克邀請賽,此前他曾獲得過2005年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上海賽區(qū)第二名,2006年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上海賽區(qū)第一名的好成績。“但我當時還是很擔心,因為我們農(nóng)村學校天文觀測儀器較少,缺少操作經(jīng)驗,擔心他在操作上有問題,不過他很沉著、老練,無所畏懼就去了。”張詩履說。
“雖然當時參與這樣的奧林匹克競賽已經(jīng)沒有高考加分了,但我們還是很支持他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當時從北京比賽結(jié)束,回來的火車上我送了一個天文望遠鏡給他,作為鼓勵。”張詩履說。
2006年11月,入選國家隊的胡一鳴又去印度孟買參加第十一屆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銅牌。
張詩履告訴記者,胡一鳴除了對天文擁有濃厚興趣,還愿意帶動同學們一起參與星空探索,學校當時在建的天象館就和他的推動有關(guān),而他考上大學后每逢暑期回家都會到母校給學弟學妹們開天文講座。
高考志愿“驚嚇”到眾人
LIGO科學組織成員胡一鳴個人資料照片
2014年,胡一鳴在里克夫天文臺留影。
趙海兵是胡一鳴的高二、高三時的班主任,也是數(shù)學教師。在趙海兵印象中,胡一鳴所在的那屆理科實驗班學生都特別優(yōu)秀,如今不少正也和胡一鳴一樣在國內(nèi)外高校就讀博士后,“胡一鳴在學習成績上的絕對實力不是頂尖的,但他從進入高中起就特別喜歡天文,之后在天文方面的個人發(fā)展、專長上也更為突出,因此我對他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趙海兵記得,高三第一學期,胡一鳴有一天突然告訴他,說要代表國家隊去印度參加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上海只有他一人,而且要去兩三周,“我那時有點擔心,馬上就要高考了,怕他因此耽誤學業(yè)。不過還好,他回來后,學科成績并沒有因此下滑,而且他當時還在繼續(xù)堅持參加天文社團的活動。”
而最讓趙海兵“驚嚇”的是高考前填志愿時。“同學們填好的志愿表交上來,我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其他同學都認真地將志愿填得滿滿的,只有他填了一個學校一個專業(yè),就是南京大學天文系。而且那年南京大學天文系只招一人。”趙海兵說。
“我馬上找他談心,提醒他志愿填得太少,萬一沒考上豈不是落榜了。當時他的父母知道后也很反對,認為太不保險,也勸他在南大天文系后面再多填幾個其他專業(yè)”,趙海兵說,“可是胡一鳴跟我說,除了天文專業(yè),他不想念任何其他專業(yè),哪怕復旦交大也不愿意,還說如果沒考上,明年復讀還考天文專業(yè)。”
趙海兵告訴記者,高考成績揭曉后,雖然胡一鳴的成績不錯,但卻排在該天文專業(yè)的第二名,不過南京大學看中他的天文大賽經(jīng)歷,特意又增加了一個名額,胡一鳴也因此“有驚無險”地被錄取了。
在趙海兵看來,胡一鳴最大的特質(zhì)是有一股看準目標后堅持不懈、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精神,“這是我教過這么多學生中,這種精神表現(xiàn)最強烈的。更難能可貴的是,比他更優(yōu)秀的同學一般在填報志愿時都會選擇當時社會上的熱門專業(yè),只有他耐得住寂寞,明明按他的成績能上復旦交大,卻偏偏選擇了最冷門的天文專業(yè)。完全沒考慮將來是否能找到工作或者每月掙多少錢。”
在趙海兵看來,胡一鳴雖然對天文特別“癡狂”,但其他功課卻也都很均衡,沒有“短板”,此外他的興趣也很廣泛,“我們讓他起來唱歌、演個小品啥的,他馬上就出來表演了,一點都不扭捏,甚至不用排練。”
“他是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孩子,思路很活躍,有時我在課堂上批評了他,他課后也照樣笑嘻嘻地跟我打招呼,一點都沒往心里去,逢年過節(jié)也經(jīng)常來看望老師,去年10月份百年校慶時他還跟我合了影,跟我說現(xiàn)在在國外讀博士后。”趙海兵說。
高中看完圖書館內(nèi)天文書
胡一鳴個人資料家庭背景 清華大學博士后胡一鳴
胡一鳴在崇明中學就讀時的原校長董耀棠也對他記憶深刻。“聽他父親說,胡一鳴初中時就要父親給他買天文望遠鏡,那時望遠鏡還挺貴,他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經(jīng)濟并不寬裕,不過他父親很支持他,馬上給他買了,之后胡一鳴每天晚上都對著天空看星星。”
“他到崇明中學后,把圖書館內(nèi)有關(guān)天文學的書全都看完了,還有老師跟我說按胡一鳴現(xiàn)在的天文素養(yǎng),我們已經(jīng)無法輔導他了,”董耀棠說,“我覺得既然這個孩子擁有這種特長、濃厚興趣,我們應(yīng)該全力支持他。他高二的時候,有18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到崇明來考察,我專門跟縣里領(lǐng)導說把院士請到我們學校,搞一個簽名儀式。當時我看見胡一鳴買了個新本子,請葉叔華簽字。我覺得讓孩子從小接觸科學名人,是對他一生發(fā)展的助推器,很有幫助。”
董耀棠告訴記者,當時他獲悉胡一鳴填報高考志愿只填了南大天文系一個志愿時,也就找他談心了,“他跟我說,我一定要考南京大學天文系,今年考不取明年再考,明年考不取后年再考,我聽了,覺得他的理想非常高遠,而且意志很堅定。因此我就沒有再勸他,而且我激動之下,還給南京大學校長寫了一封信。”
董耀棠告訴記者,他在信中介紹了胡一鳴從小到大對天文的濃厚興趣愛好和取得的成績,寫完打印出來后,覺得還不夠,又在最下面添了一行字:你們?nèi)绻茕浫『圾Q同學,比十個、二十個僅僅是為了考上大學將來謀一個出路的學生更有價值。
“我覺得他身上的閃光點非常鮮明。希望這封信能引起對方的高度重視,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被錄取。”董耀棠說。
雖然畢業(yè)多年,但胡一鳴依然保持著和校長的聯(lián)系。“有一次他在國外時還專門打電話過來跟我說:‘董校長,我不會辜負你的期望的’,這讓我聽了挺感動。”董耀棠說。